历史上中国三大铸造之乡:河北泊头、江苏无锡、广东佛山,其中泊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,还有小有名气的浙江永康和湖南的嘉禾等。
我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,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,铸造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。原生态的铸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向着*(特色)化、集聚化、工业园区化发展。
全国铸造产业集群近300个,大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色经济圈相适应,而铸造业产能主要分布在长三角、珠三角、川陕渝金三角、环渤海四大地区。
中国的铸造业大而不强 我国虽然产量位居世界*,但是铸造产业集群却低水平。多数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铸造产业集群,停留在铸造企业聚集、“扎堆”的低水平状态,尚不具备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。
1、铸造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“小、低、弱、散、差”状况严重影响竞争力,即:规模小、层次低、管理弱、摊子散、环境差
2、集聚区内同行业无序竞争 集聚区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,各集聚区大多在地方行政区划框架中孤立发展,配套性不强,有过度竞争的趋势。一方面,同行业之间缺少正面交流和相互合作,缺少现代企业团队协作精神,缺少产品品牌和知识产权意识;另一方面,同行业之间产与销连接不紧,产业链不完整,缺少对周围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扬弃,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,没有形成产业集聚优势,地区行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不强。
3、.区域内缺少特色品牌 缺少特色品牌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壮大。骨干龙头企业,更无响亮的特色品牌(包括企业的品牌和区位品牌)。从企业自身和产业发展角度看,现有铸件的注册商标、*、知名品牌数量极少,如:宁国凤形磨球和上海一达压铸机被评为“中国名牌产品”;山东圣泉树脂被评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。大多数铸造集聚区缺少品牌效应,影响了产品消费知晓率和市场占有率,与铸造产业的发展规模不相适应,制约了铸造产业集群发展。
4、.从业人员素质差,*人才缺乏 从业人员素质差,*人才缺乏困扰铸造企业发展壮大。我国的铸造技术与管理人员不但缺乏、水平不高,而且分布不均。调查结果显示:一汽铸造、东风铸造、内蒙一机等国营骨干铸造厂,技术、管理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8.6—15.8%,大多在10%以上;而为数众多的民营铸造企业,其技术管理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则在1.2—15.5%之间,除个别厂在10%以上外,绝大多数厂在5%以下;多数家庭作坊式铸造企业技术人员比例甚小,甚至没有。加之,铸造厂工作环境差、强体力劳动、待遇低,从而工人难招,尤其是技工更难招。不少大型骨干铸造企业都招有数量较多的农民工,甚至在自动化流水线上也使用农民工。沿海地区铸造厂的工人大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工,文化水平低、流动性强、未经*培训、质量意识差、不安心。
5、管理粗放,无组织上、体制和制度上的保障,企业无序化发展 部分集聚区所在的地方政府领导只注重发展本地经济,不注重区域间的*分工合作,没有集群发展规划,更谈不上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;集聚区内多是相同产品的低水平重复生产;公共产品供给不足,政策不配套;没有铸造行业协会或虽有协会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;大都缺乏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。缺乏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、引导和监督。